时尚美容、推理魔术、地方方言……爱玩的人都抱成了团
上个双休日,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广场摆出一场社团“盛宴”:100多家社团集体招纳新会员。记者在缤纷炫目的现场发现很多新奇的社团名称:联合元素社团、形艺社、方言与地方文化交流俱乐部等等。别具一格的新兴社团让今年的“百团大战”更为热闹。它们给传统高校学生社团带来结构改变的同时,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了什么?
现象——
社团呈精细化边缘化趋势
据浙大团委一位老师介绍,最近几年每年都有许多新成立的学生社团来审批。浙大“飞云形艺社”负责人陈昆告诉记者,考虑到大学生今后在就业时要和社会打交道,形象十分重要,因此,他筹划成立了形艺社,将其定位为推广礼仪、形象设计等社交知识,还通过和校外美容院、职业模特等联系开展化装、美容、形体等方面的指导训练,形艺社一亮相马上引起广泛关注。在浙江财经学院,一个名为“TOP GIRL活色生香”的社团也受到瞩目,美容讲座、女生健康、礼仪培训、插花交流……“TOP GIR”号称引领女生时尚。
浙大团委提供的一份注册表上显示,在全校备案登记的130多家学生社团中,除了文学社、戏剧社、读书协会等传统老牌“劲旅”外,诸如推理研究社、魔术协会、方言与地方文化交流俱乐部等一些“新生力量”也有不少,学生社团发展呈现精细化、边缘化趋势。
思考——
NO1:传统社团是否受冲击?
杭州师范学院团委孙郁红老师认为,新兴社团突破了人们对学生社团的传统看法,“以前说起大学生社团我们很快就想到文学社、书画社、戏剧社、读书协会等等。但现在,这个概念丰富了很多。”她认为,这些社团以兴趣爱好为出发点,在一定程度上聚集了很多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,新兴社团代表了一种大学生的喜好趋势,而这种趋势也有可能对传统社团发展构成一定冲击。
浙江大学团委分管学生社团的副书记洪媛认为,尽管有高校学生社团有走向边缘化和精细化的趋势,但从总体来看还不会影响到传统社团的发展。“一个人的兴趣爱好可以有很多种,在大学这个自由宽松的环境里,学生有更多选择来做自己喜欢的事。并不见得选择‘此’就失去‘彼’”。
NO2:新兴社团能够走多远?
洪媛老师认为,大学生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,社会不断发展给他们培养更多兴趣爱好提供了可能。“一些名字怪异、活动内容独特的社团的确能够满足很多同学的好奇心,”但她同时指出,相比那些大众化社团,小众化社团“规模小,参与人数的限制等因素会对它们的发展带来一定阻碍。”
浙大“HR服务联盟”的张凯对此体会更深。尽管在2004年成立之初获得了较好关注,但一年后他的社团还是解散了。“我们的想法很好,想通过这个组织来教会别人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。但第一次纳新会员时就发现,尽管我们费尽口舌宣传介绍,还是有很多同学搞不懂我们社团要做的事情。于是我们这些老会员退出后就后继无人了。”
记者调查发现,精细化、边缘化等特点成为社团占领学生阵地的优势,但也是其长远发展的劣势。一位多年从事学生工作的高校教师认为,正是因为专而不广造成受众范围小、延续性不强等发展障碍,“但也并不意味着它们没有市场,只要找对人群,定位明确并找到大家更乐意接受的活动方式,就会占领自己的阵地”。
NO3:社团兴废并非最重要?
一位高校负责人表示,尽管目前学生社团中的“另类”力量还没有成为主流,但它们的产生以及进退兴衰不容忽视。
采访中,很多新兴社团的负责人无一例外表示,通过社团筹办、活动开展以及和社会的交往中,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、沟通能力都得到很大提高,而这些能力是课堂中学不到的。“今后,学生社团组织会在高校里起到主导作用。”杭师院孙郁红老师说,目前国外及港、澳等地的很多大学里,学生社团成为学生相互之间联系的有效平台,“目前国内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在转变,在班级概念逐渐淡化的情况下,新生社团不断诞生也符合这一发展趋势”。
浙大团委一位负责人说,学校鼓励新兴社团,实际上是鼓励学生找到一个途径来培养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,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。“任何一个社团背后,都是学生对某种希望的追求,他们在自我展示的过程中,也给大家带来了拓宽知识面、了解新生事物的机会。这一点其实比社团兴废更重要。”
转载QQ论坛